报纸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


主席说,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

大家说,报纸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还是有点热的,但归根到底是要下山的。

在谈媒介发展史的时候,总是要被提起的规律是,新媒介形态的出现不会让旧媒介完全消亡,而是促进旧媒介的转变。但现在看来,报纸在不远的未来的存在,大约也就体现得跟毛笔之于现代中国人一样,用作怀旧或艺术或其它用途例如印有广告的包装纸。

2005年中国的报业终于出现了转折点:20年里全国报业的广告增长率猛跌,在北京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北青、北晚等传统广告大户的业绩一跌再跌,连续11年居全国单张报纸广告收入之首的广州日报,今年广告额同样是负增长。纵然有国家对房地产、医疗保健等行业的宏观调控等因素,但总体看来,其它媒体广告额均保持上涨,网络媒体节节高升,惟有报纸凋零。2005年不可谓不是一个里程碑。

上周的一个晚上去听日经BP社的《日本经济新闻》原副总编的讲座,关于日本报业动态。日本是世界第一报业大国,7000多万份的总发行量比美国还要多2000万份,而分别超过1000万份的读卖新闻和超过800万份的朝日新闻,也是其它报纸难以望其项背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国度,报纸同样面临危机。这次日经和上次朝日的高层人士的讲话均显露了这样的危机意识。

日本报业高峰是在1997年,此后呈停滞和下滑趋势。日经BP社作为传媒集团拥有报纸、数据库、网络、广电等多项业务,但报业是其事业发端,也是其它业务的基础。报业的下滑仍旧受到日经的重视。日经一方面加强了网络和数字媒体业务,一方面通过裁员、人力资源的合理化调配重组来保证利润。这位原副总编也承认新媒介对报业的冲击巨大,提到了西方和日本都已广泛流行的“报纸三十年后消失说”,但他本人并不认为会如此。

他还特别提到了韩国的Ohmynews这里是英文版)网络报纸,数万群众充当其记者采写新闻的新媒介。在演讲后,他回答我的提问时认为这样的媒介的出现,与韩国人的民族性和文化特征有关,因此在中日等国未必会那么兴盛。

在我看来,报纸的消亡似乎是难以回避的趋势了。目前的障碍都只是时间问题,例如成本、易得性、习惯依赖性等等,随技术发展将来都自然有更方便、便宜、自主性互动性可搜索性强的数字媒介硬件来替代目前的纸质媒介形态。然而如果超越媒介形态层面,将报纸作为一种信息组织方式——例如把Ohmynews看作所谓的“网络报纸”——考量的话,那么它不过是换个平台生存,当然其组织方式、语境和话语都将迥异于前。

作为媒介组织的报纸,其延续将有赖于在新时代的转型成果。它们具备的天然优势是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广泛的人脉及社会资源、长期积累的公信力和权威形象。需要做的只是转变观念,跟上技术发展的新舞步,做好移植和转型。

但是从根本理念上,报纸要走怎样的道路呢?例如日经的策略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新闻专业化和权威性,但Ohmynews显然走的是“草根新闻学”(grass-journalism)的路子。在这样一个人人可做记者、人人写作、人人出版、人人发布信息的时代,究竟哪条道路更适合报纸的商业化生存?这大约还要继续观察和研究。

,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