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horse在自己blog里写的关于博客的一些思考,也不禁有些感触。我在他那留言说:
“……但一则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甚允许,二则水木的blog的设置似乎并不利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不论怎么努力,很难避免自说自话,看的人不太插的上嘴的结果。同时加的链接也不一定有人会看,而且不同的人之间的blog的链接形同虚设吧,没有形成真正的网状结构。不过blog本来就是作为一种游戏方式,同时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的辅助工具而存在的,如果变成了一种负担,那就本末倒置了吧。”
我其实还想说的是,在水木的所谓个人文集里当blogger,感觉特像在自己的小花园小菜园里当个小农民,每天埋头侍弄侍弄自己的三分地,然后自己欣赏把玩成果。很少去别人那里涉足,而且去了也不大有留言的欲望。可能很多人也差不多吧。但这也不是一件坏事,聚沙成塔,每天累积一点的过程也很有趣。此外水木的安静,或许胜过博客中国等其他网上的博客社区而更吸引我吧,既然是菜园,还是在这里比较有悠然见南山的感觉的。
至于说到blog的形式,我想也无所谓正统的应该如何吧。凭什么都要加链接呢,有些人就想写小酸文,贴点自拍,和人打情骂俏,网络本来就是自由的。当然目前看来博客主流大约是两种,一种是暴露狂,一种是信息狂。
我觉得自己比较倾向于后者,infomania,本来是早年用来形容互联网信息爆炸后对人带来的影响。但在博客这里蛮适合的。有时也在想,这样其实也危险,比如一杯水,把它泼在地上变成一大摊,覆盖面积大了,可是很快就蒸发了,什么也留不下。当你四处浏览,思维发散,加上条条链接的时候,其实对哪篇文章也没有深入的思考,只是蜻蜓点水的浮躁。要特别警惕这样的浮躁和浅尝辄止成为一种习惯啊。
下面给出疑似信息狂的一个样本:
---------
美国的大选总是和传播学研究历史联系起来的,从民意到传播模式,从广播到电视,如今新媒介真正拥有了改变历史走向的力量,所以估计相应的研究会越来越多并浮现经典吧。本文中提到的迪恩的草根募捐,以及未提及的德拉吉网站又爆克里性丑闻等例子,都成为近期的热点。
在NBA主页上的全明星博客http://www.nba.com/allstar2004/blog.html和博客http://www.nba.com/blog/,我都没去看过有哪些大名人在写东西。但正巧看到这篇文章前一天,我们在讨论雅典奥运宣传的时候,我曾在脑海里浮现类似的念头,请中国的奥运明星们在中国奥委会网站http://www.olympic.cn/上开blog或个人主页,来聚集人气。以后有机会可以建议。此外,国内的商业网站其实也应该抓住机会果断邀请娱乐等各界明星在自己网站上开blog以吸引眼球。
我一贯讨厌3721的流氓作风,所以不论上各种网站怎么弹出窗口都坚决不在自己的电脑上装他们的网络实名。如果真像本文所说的那样又有新变化的话,真是应该有人出来再把他们告上法庭。一个新技术公司如此无视用户的权利,剥夺他们的自由选择权利的话,就算被雅虎出资撑腰,估计还是没什么前途吧。
链接它是想做个反例,如果它只是学生论文我就不说啥了,偏偏它还是啥社科基金支持项目,这就不能不说了。首先,立论就有问题,什么叫政治意识,这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通篇没有解释。而抽样调查的样本只有区区300来份,在武汉的某理工院校发放,就好意思叫与“中国在校大学生”,且不论完全没有提及抽样方法。第三,分析也很不深入,问题都带着预设的答案,假想本身就和事实本来就距离颇大……总之,基本看不出本文的价值何在啊。当然我自己也没做过实证研究,可是还是忍不住想批。
本文比较有意思,引起我的阅读兴趣也是因为自己写过关于游戏中的暴力的东西。
电影分级敏感问题访谈:分级也不会有三级片,
中国电影分级制开始起草 不沿用“三级片”的说法
中国办事情总是很有意思,看起来将来大约就只有两级,16岁以上和以下。但是据说像《无间道》这种反映黑帮卧底警察队伍的会通不过审查?呵呵,那上面的暴力美学电影呢,拯救大兵瑞恩呢,南京大屠杀呢?借用了先进的机制,也要有先进的思想观念啊。
让我们记住过去的一年吧,真的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也有许多契机。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呵呵,想起这句话一定是因为最近都在看《银河英雄传》的缘故:))
上面好些文章都来自我很喜欢的一个网站 世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