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虚无?


周末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就是可以睡懒觉。

下午和mm回清华,觉得真是宁静天空下的一方乐土。去李彬老师家拜访,布满两面墙的书让他家朝南的书房变得很令人羡慕,等我们有房子的时候也要一个充实的书房。

聊了很多,翻了几本传播学的新书。老师还鼓励我回来读博,但我还是没有想清楚,因为有时候真的觉得学术虚无,纵观现在的学界,所谓的好论文,so what?对于第一线实践真的没有多大意义,而就理论而言,也很难谈得上什么建树。

不论如何还是受到好些鼓励,anyway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好好积累吧。

随后和朋友去吃潮好味,晚上在卡瓦小镇闲坐聊天。

回来后上旌旗找在老师家看到的觉得挺有意思的一套书《新史学》,没有。看来还得上书店啊。

博客中国搜了一下,居然有我写的发在《国际先驱导报》的两篇文章,也都关于博客,不知道谁给贴过去的,呵呵。

一盆冷水 泼向博客�——其实针对这篇文章的原稿在jc版曾有讨论,收在精华区的关于博客

如果关翠茜遇到木子美(居然还有另一篇:曼哈顿应召女郎日记:性写作能教给女孩什么

有时候对博客批评尖锐,其实主要是对把它当成新概念过分炒作追捧的人比较反感罢了。但是我并不否认博客的一些积极作用,例如“博客中国”网站关于反黄的网页:http://www.blogchina.com/idea/bawdry/

以及昨天评论里贴的“树上的博客”。实际上新媒体对人类生活的冲击与改变真的了得。我还写了另一篇关于博客的文章,仍然发在《国际先驱导报》上,但网上没有找到,就贴在下面吧。

———————-

博客陷入沉默,世界屏住呼吸

最近半个月来国际互联网上最著名的人是谁?毋庸置疑是Salam Pax。这个化名由阿拉伯语和拉丁语中的“和平”所组成。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登录互联网搜索他的网络日志(Blog,即Web Log),因为那儿记载着战火之下、围城之中的巴格达的最真实的生活,从西红柿价格到炸弹的威力。他从巴格达家中向世界发送的鲜活报道,既鲜明地批判着萨达姆的独裁统治,也强烈反对着美英对他祖国的这场战争。来自“http://dear_raed.blogspot.com/” 的这些网络日记之所以吸引了全世界,因为他并不是游离在战争之外的新闻记者,而是与伊拉克命运休戚相关的一位巴格达居民。在上周一他张贴了最后一篇日记,随后就不再有任何音讯,美英的炸弹已经切断巴格达的通讯。世界各大媒体发布专稿,人们也纷纷猜测他已经罹难或只是无法上网,一则报道的标题最为贴切:“博客陷入沉默,世界屏住呼吸”。

没人知道Pax的真实面貌。从他散布于各博客站点的文字,人们得知,他是一位28-29岁的建筑师,曾在欧洲受过教育的阿拉伯人,一个穆斯林,还是同性恋者。也有很多人执怀疑态度,怀疑这是否只是哗众取宠,怀疑他是否中情局雇员、黑客、以色列人甚至萨达姆手下。无数封电子邮件让Pax的信箱瘫痪了。他对这一切的回应是在3月21日的日志中写道:“请别再给我发邮件问我是真是假了。不相信的话就不要读它吧。我不是任何人的宣传工具,除了我自己。”更多人对他的记叙深信不疑,有人从技术上考证他的信息的确从巴格达发出,有人认为那些城市生活细节太真实了,不可能是虚构的。

当电视上出现伊拉克领导人的时候,Pax轻蔑地称之为“怪胎(freaks)”;同时他也讥刺布什政府:“怎么能把‘支持伊拉克民主’的意义转变为‘把伊拉克炸到地狱里去’?很长时间没有人注意到伊拉克的不民主,现在怎么就决定要把我们轰炸得民主起来?好吧,太谢谢了!真是太体贴了!”

Pax书写着巴格达人民的焦虑:“当从电视新闻上看到B52轰炸机离开机场的时候我们开始倒计时,我们知道6小时之后它们将抵达巴格达。” Pax跟他的表兄弟在城市中巡游观察。他还亲眼目睹了伊拉克警察如何点燃战壕中的石油用以迷惑炸弹的制导系统。

还有对轰炸的愤慨与无奈:“看起来那些打击的确很精确,尤其是导弹和炸弹在你邻居家造成大浩劫的时候。那些靠近al-salam宫的房屋……窗子全碎了,门被炸毁了,有一家的屋顶凹陷下来。我猜这就是所谓的‘附带损害’(collateral damage),那么这就可以合理合法了吗?”“我脑子里能想的唯一事情就是‘为什么这一切一定要发生在巴格达’?当我最喜爱的一幢建筑物发出巨大的爆炸声时,我几乎要落下泪来。”

“这里的民众既没有人欢迎美国人的到来,也没有数以千计的投降者。人们所能做的都一样,只是坐在他们的家中,紧闭门窗,希望炸弹千万不要落到自己头上”。Pax如此写道。他还对经济制裁发表抨击观点,说是给美国政府“提个醒”:“我们最聪明和最有创造性的头脑逃离这个国家,并非因为独裁统治,而是因为没人能在伊拉克好好谋生。”

如今Salam Pax仍旧沉默无声,但互联网上却已沸腾,你能搜出数万条相关他的新闻、报道、讨论或者网页。甚至有人猜测是否因为他骂伊拉克领导人“怪胎”而被萨达姆的人迫害了。也仍然有人在争论他和他的Blog的真实与否。但Pax的忠实读者、华盛顿的一位博客Andy Carvin的这番话无疑是大多数人的心声:“Salam的写作,实实在在地抓住了巴格达人那种焦虑与挫败之感:他们奔向面包店,为了生计讨价还价,警察林立四周维持秩序。他所做的是一个即时的故事叙述者,期望把这个历史时刻展示给世界……他使得我们对战争的体验变得人性化了,就像一个好的故事叙述者应该做的那样。”

2002年在互联网历史上被许多人称为“博客之年”,这种自由表达个人所见所闻所感的网络日志,已经拥有超过百万的读者和作者。人们博客从无线网络到性的每件事物。“9·11事件”使得一个Blog门类War Blog(战争日志)兴起,而海湾的战火使得它更为繁荣。在对死亡和未知的恐惧下,在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中,Blog成为人们沟通与倾诉的桥梁。如今除了Salam Pax这位最著名的“战争博客”之外,美、英联军的士兵,德国的反战者,以及对这场战争关心的形形色色的人,也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另一场“战争”。一些评论家认为,目前的海湾战事将因为互联网的深度参与而被后人视作一场“互联网战争”,就像二战被称作“广播战争”而越战被称为“电视战争”那样。

不论如何,Salam Pax对一座遭受战争袭击的城市的日常生活的个人叙述,已经并且终将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就像那本不朽的《安妮日记》。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